top of page






北投好行
鐵路納涼列車
1901年8月25日淡水鐵路通車,大幅縮短臺北與北投的距離。1902年5月26日在北投 · 圓山舉辦了第一回納涼列車,也是北投休閒活動的開端。特別的是1930年後,曾舉辦過兩次咖啡廳式納涼列車活動,參加者需繳交1圓會費,其中除了享受搭乘火車之外,還可自由在北投泡湯,車內還提供啤酒等食物,是相當有趣的休閒娛樂形式。

〈北投納涼列車〉,《雜報》,1906年8 月4日。
鐵路新北投驛
北投公共溫泉浴場及北投公園落成以後,前往北投的觀光人潮逐年增加,於是在1916年決定增築北投車站到溫泉區的鐵路,開設時稱為「新北投乘降場」,之後改稱「新北投驛」。這是臺灣鐵路史上第一條純觀光用鐵路,雖然全長只有 1.2 公里,但卻提升了民眾至溫泉地參與活動或泡湯的意願。
_edited.jpg)
〈淡水線鐵路略圖〉,《台灣鐵道旅行案內》 1935年,頁133。
自行車
交通工具運用於北投地區不獨火車,自行車也是其中一種,自行車在臺灣發展之後,許多自行車愛好者組成自行車俱樂部,民眾也同時利用自行車至北投參與活動。
_edited.jpg)
〈臺灣躍進号自轉車〉,《臺灣公論》,1936年9月1日。
馬車
在機械式交通工具普及以前,如需前往北投,使用動物運輸的馬車,也是一種交通方式的選擇。
人力車
在鐵路未開通之前,除了步行之外,最普遍的方式,是使用轎子或人力車等交通工具。因北投溫泉所含的面積相當大,移動到旅館或是公共育場時人力車就成了最主要的代步工具,當時公共浴場的北投溫泉博物館入口側便提供了人力車的乘車處。

西米設計繪製
公車
1915年8月17日,臺北城北門和北投間開始有合乘的自動車。1925年6月公車路線通車,由臺北往返草山的公車一天兩班,費用單程為1圓20錢。1929年5月出現定期公車路線,一天往返增加為各6班;費用調降為單程60錢。票價的降低與班次的增加,使北投成為大眾休憩的好去處。
_edited_edited.jpg)
〈巴自動車商會〉,
臺灣圖書館。
_edited.jpg)
〈通往北投溫泉的道路〉,
《臺灣鐵道旅行案內》,1935年。

〈新購入の自動車自動車会社〉,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19年6月28日。
_edited.jpg)
〈日本時代新北投站前〉,聚珍.臺灣, 1940年代。





bottom of page